政治(Politics)是指政府、政黨等治理國家的行為。政治是以經濟為基礎的上層建筑,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是以國家權力為核心展開的各種社會活動和社會關系的總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中政治教案范文(精選五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篇1】初中政治教案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1、識記公民的政治權利和義務,參與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則。
2、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權利與義務的關系、選舉權與被選舉權。
3、運用實例說明如何正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積極參與政治生活。
教學重難點
理解公民的政治權利和義務,參與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則。
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權利與義務的關系。
教學工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回顧上一節學習內容,提出問題: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公民有哪些政治權利和義務?如何行使公民的政治權利?
(二)進行新課
一、神圣的權利,莊嚴的義務
1、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仔細閱讀第8-9頁,同時提出問題:什么是政治權利和自由?包括哪些內容?
(1)、含義
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就是依法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表達意愿的權利和自由。它包括: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政治自由;監督權等。
(2)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年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是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除外?!?/p>
選舉權就是公民依法享有的選舉國家權力機關代表的權利。被選舉權就是公民被選舉為國家權力機關代表的權利。
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是公民最基本的民主權利,是公民參與參與國家管理的基礎和標志。
(3)政治自由
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的自由?!?/p>
政治自由是人民參與國家政治生活,充分表達自己的意愿,行使當家作主權力的重要方式,是社會主義民主的具體體現。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第9頁的兩個觀點,并思考如何理解政治自由才是正確的?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討論問題。
教師點評:自由是相對的,以法律為基礎的。行使政治自由不能超出法律允許的范圍。因此,觀點一錯誤,觀點二正確。
(4)監督權
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p>
監督權是指公民有監督一切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權利。包括:批評權、建議權、檢舉權、申訴權、控告權等。
2、公民的政治義務
教師活動:請同學們看教材第9-10頁,看看我國憲法規定了公民應該履行哪些政治性義務?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找出問題。
教師活動:總結講評。
(1)、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國家統一,民族團結,是順利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保證,也是公民實現政治權利和其他權利的重要保證。應該自覺把個人命運和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緊密聯系在一起。
(2)、遵守憲法和法律。
憲法和法律是黨的主張和人*志相統一的體現,也是公民根本的行為準則。
(3)、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
這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重要保證,是公民愛國主義的具體表現,是每一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職責。
(4)、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
教師活動:大家可以看課本P10頁,思考公民履行政治義務應該做什么?
二、參與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則
教學過渡:知道了公民的政治權利和義務,現實生活中應該如何正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呢?下面我們就學習有關的基本原則。
(1)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則
含義: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就是公民平等的享有權利、履行義務、適用法律。
表現:任何公民都平等的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平等的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任何公民的合法權利都平等的受到保護,任何公民的違法犯罪行為都會受到法律制裁,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教師點評: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從執法上的平等,不是指立法。不是絕對的平均。
(2)堅持權利與義務統一的原則
我國公民權利與義務的關系:二者是統一的,不可分離的。權利和義務相對應而存在,都是實現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徑。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權利的主體,又是義務的主體。權利的實現需要義務的履行,義務的履行確保權利的實現。
對公民的要求:一方面,樹立權利意識,珍惜公民權利。既要行使自己的權利,又要尊重他人的權利。另一方面,自覺履行公民義務。只有履行義務,才能獲得相應權利。
(3)堅持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國家利益相結合原則
三者利益關系:在我國,公民的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國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國家利益、集體利益是個人利益的基礎和保障,公民正確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必須把三種利益結合起來。
如何結合:積極履行公民義務,維護國家利益。當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產生矛盾時,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利益,這是公民愛國的表現。
三、生活中的政治權利和義務
教師活動:請同學們看教材第8頁,思考圖中反映了我國公民行使了哪些政治權利,履行了哪些政治性義務?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找出問題。
教師活動:總結講評。(略)
課后小結
本節學習的有關知識,與生活聯系比較密切,。教學中注意雙相互動,讓學生在積極思考中自主探索、領會有關生活現象中的政治道理,學會獨立分析,切忌機械記憶。
板書
(一)神圣的權利,莊嚴的義務
1、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
(1)、含義
(2)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3)政治自由
(4)監督權
2、公民的政治義務
(1)、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2)、遵守憲法和法律。
(3)、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
(4)、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
(二)、參與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則
(1)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則
(2)堅持權利與義務統一的原則
(3)堅持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國家利益相結合原則
(三)、生活中的政治權利和義務
【篇2】初中政治教案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民族節日、文化遺產的認識,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及其差異,確認文化多樣性的價值,對待文化多樣性的正確態度,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意義
(二)能力目標;
(1)從民族節日、文化遺產中感受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2)認同不同民族文化的差異性,尊重文化的多樣。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認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教學重難點
重點:文化多樣性
難點:民族文化的多樣性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各具特色。不同的國家、民族具有各自特色的文化,這使世界文化呈現出爭妍斗艷,五彩繽紛的景象。如何正確認識、對待世界文化的多樣性?這是本節課探究的問題。
(二)講授新課
探究一:展示不同的建筑,這些建筑承載了什么?說明了什么?
各國標志性的建筑顯示世界上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即世界文化是異彩紛呈,交相輝映的。
1、異彩紛呈、交相輝映
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多樣性)最典型的表現形式就是民族節日和文化遺產。
探究一:多媒體展示漢族和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以及外國的傳統節日,感受一下紛呈的民族節日。
(1)民族節日
?、俸x:蘊含著民族生活中的風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倫理等文化因素,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淀。
?、谝饬x:
第一:慶祝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
第二:透過各民族的傳統節日及習俗,我們可以領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韻味。
小試牛刀:
1、2013年3月13日,是農歷的二月二。農歷二月初二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龍頭節”,象征著春回大地,萬物復蘇。民諺“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寄托了人們祈龍賜福的美好愿望。這表明()
?、倜褡逦幕敲褡迳矸莸闹匾獦酥劲趹c祝民族節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③透過民族節日及習俗我們可以領略民族文化的韻味④民族節日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解析]民族節日屬于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標志,①觀點正確;②③屬于民族節日的作用,正確;④觀點錯誤,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
[答案]C
探究二:展示文化遺產的圖片,以及我國文化遺產的相關資料
材料一:我國已擁有各類世界遺產37處
我國在1985年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至今已經有37處文化和自然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繼意大利、西班牙之后的第三遺產大國。其中文化遺產26處、自然遺產6處、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4處。
你能說出哪些的世界文化遺產?
文化遺產部分:長城、故宮、莫高窟、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秦始皇陵及兵馬俑、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孔府及孔廟和孔林、武當山古建筑群、拉薩布達拉宮、平遙古城、廬山、蘇州古典園林、麗江古城、皇家園林頤和園、皇家祭壇天壇、重慶大足石刻、青城山-都江堰、洛陽龍門石窟、皖南古村落、明清皇家陵寢、大同云岡石窟、澳門歷史城區等
材料二:世界文化遺產的相關信息
古埃及的金字塔:埃及的金字塔建于4500年前,是古埃及國王為自己修建的陵墓。迄今,埃及已發現大大小小的金字塔97座,其中最有名的是位于開羅西南面的吉薩省沙漠里的祖孫三代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和門卡烏拉金字塔。1979年,埃及從吉薩至達哈舒爾的金字塔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古羅馬圓形競技場:位于意大利首都羅馬威尼斯廣場南面,是迄今留存的古羅馬建筑中最卓越的代表,也是古羅馬帝國的象征。
1980年,包括它在內的羅馬城古跡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通過這些資料,我們對文化遺產有什么了解嗎?
(2)文化遺產
?、偃祟愡z產分類: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
?、诘匚唬菏且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
?、垡饬x:對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于展現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具有獨特作用,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
?、鼙Wo:以名錄的方式確立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并給予保護。
小試牛刀:
2、由我國藝術家楊麗萍領銜的《云南映象》在澳大利亞演出,引起轟動。這個蘊含現代文化觀念、充滿美麗安寧意境、具有濃郁民族風情的歌舞劇,在澳大利亞觀眾中產生了認同感和親切感。該劇引發澳大利亞觀眾共鳴的根本原因是()
A.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構成的
B.中華文化與澳大利亞文化具有巨大的反差
C.不同國家的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懷
D.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文化作品能得到世界認可
[解析]我國民族文化能在異國得到觀眾的共鳴,是因為不同民族文化之間具有共性;文化差異會導致誤解,故C正確,B排除。A、D不是引發澳大利亞觀眾共鳴的根本原因,排除。
[答案]C
2、透視文化多樣性(難點)
(1)文化多樣性的表現及意義
?、傥幕鄻有允侵覆煌褡搴蛧椅幕膬热莺托问礁骶咛厣?。
?、谖幕鄻有缘谋憩F
語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論、文學藝術、民族建筑和風俗習慣、傳統節日、文化遺產等等
(2)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共性與個性)
?、偈澜缥幕怯刹煌褡?、不同國家構成的,文化是世界性與民族性的統一。
?、谖幕敲褡宓?,又是世界的
世界性:世界各民族的實踐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規律,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規律。
民族性:由于多種因素不同,各民族文化之間存在差異。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個性和特征。
小試牛刀:
3、、“如果全世界都吃漢堡包,那將是人類的悲哀;如果全世界都看美國電影,那將是世界文化的毀滅?!毕铝袑@句話的理解正確的是()
A.維護文化的多樣性,有利于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B.文化多樣性是各民族文化得以生存和延續的條件
C.只有保持文化的多樣性,世界才更加豐富多彩
D.對人類社會來說,文化多樣性的重要性,就像生物多樣性對于維持生態平衡那樣必不可少
解析:此題考查對文化多樣性的理解。材料是通過反例啟示我們文化要多樣性,而不能整個世界一個模式。A、B、D三項是從整體上表述文化的多樣性,沒有結合材料,是不正確的。
答案:C
3、尊重文化多樣性(重點)
(1)對待文化多樣性的正確態度
正確態度: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
(2)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意義
?、僮鹬匚幕鄻有允前l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
在一個民族的歷史與現實中,民族文化起著維系社會生活、維持社會穩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根基。
?、谧鹬匚幕鄻有允菍崿F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
(3)尊重文化多樣性遵循的原則
?、僭瓌t:遵循各國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
?、谝螅涸谖幕涣髦?,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平相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
?、垡饬x: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礎上,才能做到世界各國人民相互尊重、共同發展;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世界才更加豐富多彩,充滿生機與活力。
小試牛刀:
2、在進行文化比較時,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不能堅持文化中心主義。所謂文化中心主義就是以自己的文化為標準來評論其他文化,并認為自己民族的文化是正確的,而其他民族的文化是錯誤的傾向。反對文化中心主義()
?、偈浅姓J世界文化多樣性的表現②有利于世界各國人民互相尊重、共同發展③是承認各國文化具有優劣的表現④是尊重民族文化的要求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反對文化中心主義,就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尊重文化的多樣性,所以①②④正確,③說法錯誤。所以選C。
答案:C
課后小結
【篇3】初中政治教案
《不言代價與回報》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懂得承擔責任會得到回報,但同時也要付出一定的代價;有些責任即使不是自愿選擇的,也應盡力承擔好;了解不計個人得失、無私奉獻者事跡。
能力目標:能夠正確評估承擔的代價和回報,作出最合理選擇,能為自己選擇負責。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有足夠的勇氣為自己的選擇承擔相應的責任,以積極的態度承擔那些不是自愿選擇而應該承擔的責任;崇敬那些不言代價與回報而無私奉獻的人,努力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衡量承擔責任的代價與回報。
三、教學方法:
學生的探究活動、教師指導、活動情感激勵法;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
、什么代價 什么回報
1.第一個活動:“班委改選”
(1)、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展現情境和問題,引發學生思考。
(2)、由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3)、教師總結:我們在承擔自己責任的時候,不僅對他人有好處,自己也可能獲得回報,如贏得自尊和自信,使自己獨立性更強,得到他人的承認等。但我們也要為承擔責任付出一定的代價,如花費更多的時間、精力,給自己帶來負擔,也有可能會因失敗而受到責備等。但我們不能因為害怕付出代價而不承擔責任,因為承擔責任是走向成熟的必然要求。
注意: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思考和交流。對承擔責任的代價和回報進行衡量和評估,不能憑一時沖動盲目做出決定。并不是要學生在承擔責任前斤斤計較,而是使學生在承擔責任時更加理性。
2.第二個活動:“對選擇的評估”
(1)、理解小柯面臨的幾種選擇,鼓勵學生設想其他可能的選擇。
(2)、對每個選擇從三個方面進行評估
(3)、教師總結:每一種選擇都可能有相應的代價與回報,我們應該自己做出選擇。一旦我們做出自己的選擇,就 應該承擔起相應的責任。
注意:對每種選擇可能產生的結果,學生會有不同的意見,教師易善于傾聽學生的意見,同時調控好課堂的節奏。
3.第三個活動:“我的決定”
(1)、教師說明:盡管責任意味著付出,但作為成長中的青少年,我們要敢于主動承擔責任,學會承擔責任,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2)、請學生在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三個方面各選擇一個新的責任,制定履行責任的行動計劃,鼓勵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具體落實。
注意:在本單元結束后,教師對這項活動落實的情況進行反饋調查,對按計劃履行自己責任的學生予以表揚。
、我的承擔 我無悔
1.第四個活動:“小青的煩惱”
(1)、呈現情境和問題,引發學生思考
(2)、鼓勵學生發表意見,交流自己真實的想法
注意:對承擔責任的深化。對于有些事情并不是自己自愿承擔的,也應該對此負責。這是學生認識的難點。
2.相關鏈接
3.第五個活動:“弗蘭克的故事”
(1)、呈現情境和問題,引發學生思考
(2)、在全班逐一探討三個問題,給學生充分發表自己意見的機會。
(3)、教師總結:在我們的社會,有些人千方百計逃避自己的責任;有些人會努力做好自己分內的工作,付出自己該付出的,得到自己該得到的;還有些人從來不計較個人得與失,盡心盡力的承擔著社會責任。我們應該唾棄第一種人,努力成為第二種人,對第三種人,如果我們不能成為其中一員,至少我們應該心懷感激,正是因為他們,我們的社會才更加美好。
注意:問題有一定難度,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和討論,不要急于要求學生回答;同時問題的答案也并不是的,學生的責任感有不同的境界,對問題的回答也并不相同,教師要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不輕易否定。如果學生給予否定的答案占主流,教師要加以適當引導。
五、課堂小結:
學生談談學習本框后的啟示。(教師可引導學生從自己在履行責任時的態度等方面來做答。
六、課堂作業:
可讓學生學會整理本框的知識點,并整理本課的知識結構體系。
七、板書設計
《不言代價與回報》
什么代價什么回報
1、承擔責任的代價與回報
2、做出最合理的選擇,擔當應負的責任
3、承擔責任對個人的意義
我承擔 我無悔
1、主動承擔那些不可推卸的責任
2、感激崇敬那些不計回報與代價,履行社會責任的人們
八、教學反思:
1、充分利用課本有效資源及課本中的案例,設計了5個活動,讓學生在不斷地思考問題中探索質疑,學習知識, 同時,讓學生主動地參與課堂,既提高了學習興趣,又學會了主動學習,初步掌握了本學科的學習方法。
2、課堂師生互動比較成功,配合比較好。
3、課堂中學生能積極討論,思考,并回答問題,雖然答題語言不是很規范,但觀點闡述基本正確,這還需要教師今后做進一步引導。
需要改進之處:
1、教師對學生的啟發和引導還不夠!
2、在學法指導上,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這個方面還需加強。
3、在知識的歸納總結這個方面的能力培養上做得還不夠。
【篇4】初中政治教案
《燦爛的中華文化》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懂得自古以來,我國各族人民在中華大地上共同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
2、知道中華文化的特點以及對我國發展和世界文化發展的影響。
3、能夠從中華民族的歷史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問解答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學生全面,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的能力。理解中華傳統美德具有生生不息、歷久彌新的品質。具有把握中華文化基本特點的能力,能以實際行動弘揚優秀的中國文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受中華文化的力量,提升文化認同感,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華文化的影響。傳統美德具有生生不息、歷久彌新的品質。
難點:理解中華文化的力量和影響。傳統美德,薪火相傳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從學習九年級思想品德第二單元的目的入手引入課題
一、 中華文化 博大精深
活動一:閱讀質疑 自主探究
(一)中華文化 博大精深
1、燦爛的中華文化是如何創造出來的?
2、中華文化有哪些重要的組成部分(具體內容)?有什么特點?
3、中華文明歷久彌新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4、中華文化的地位和影響是什么?
(二)傳統美德 薪火相傳
1、中華民族有哪些傳統美德?(傳統美德包括哪些內容?)
2、為什么要繼承和發揚中華傳統美德?中華傳統美德有什么品質?
活動二:看誰說的多?提到中華文化,你會想到什么?
答:旗袍、中國功夫、長城、京劇、孔子、漢賦、唐詩、宋詞、宋元曲、明清小說等等
1、燦爛的中華文化是如何產生的?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在中華大地上勞動和生活,各族人民相互團結,相互學習,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共同開發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
活動三:看視頻:品味中華文化,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
2、中華文化有哪些重要的組成部分(具體內容)?有什么特點?
獨具特色的語言文字,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名揚世界的科技工藝,異彩紛呈的文學藝術,充滿智慧的中國哲學,完備深刻的道德倫理等
中華文化的總特點: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思考探究:
3、幾千年來,中華文明雖歷經滄桑,飽受磨難,卻綿延不絕,歷久彌新。為什么呢?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中。
4、中華文化的地位和影響是什么?
?、僭催h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園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谥腥A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精神動力,是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
?、壑腥A文化不但對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中國的發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響,而且對人類的進步和世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活動四:連線題
活動五:交流碰撞
我們中華民族擁有如此燦爛的文化,可是有很多中國人,特別是很多中國青年卻熱衷于外來文化。你是如何看待這一現象的?
過渡:我們中華民族在自己的發展歷程中,在創造燦爛的中華文化的同時,也形成了代代相傳的美德
二、傳統美德 薪火相傳
活動六:故事會
1、請說出課文中的三個歷史故事:蘇武牧羊,徙木為信,負荊請罪。
2、這些故事蘊含了哪些傳統美德?
說說自己身邊弘揚傳統美德的事例
這些美德只是中華傳統美德中的一部分,那么中華傳統美德的內容是什么?(播放課件)
1、中華民族有哪些代代相傳的傳統美德?
2、為什么要繼承和發揚中華傳統美德?
結合南京路上好八連這一相關材料說明:中華傳統美德有什么品質?
中華傳統美德具有生生不息、歷久彌新的品質。
中學生如何對待傳統美德?如何在家庭,學校,生活,學習,社會生活中繼承發揚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教學小結:
課堂鞏固及練習:
【篇5】初中政治教案
教學目的:
重點;理解貨幣的產生與本質;基本職能;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難點:理解紙幣發行規律及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匯率
教法:
教具:
一、考點導航
1.了解商品的含義及基本屬性
2.理解貨幣的產生與本質
3.理解貨幣的基本職能
4.了解紙幣的含義,理解紙幣發行規律及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
5.了解信用卡的含義、功能及優點
6.了解外匯與匯率
7.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二、知識網絡(板書設計):
商品的含義、基本屬性貨幣的本質貨幣的產生、含義貨幣的本質價值尺度
揭開貨幣的貨幣的基本職能貯藏手段
神秘面紗其他職能支付手段
世界貨幣
紙幣的含義
神奇的貨幣紙幣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
紙幣與金屬貨幣相比的優點
信用卡的含義
使用信用卡的優點
轉帳支票
信用工具和支票支票的種類外匯現金支票
外匯的含義
外匯匯率(匯價)
人民幣幣值穩定的含義及意義
三、考點疏理
1.商品的含義及基本屬性
?。?)商品的含義。商品是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
?、贅嫵缮唐繁仨毦邆鋬蓚€條件:一是勞動產品;二是用于交換。
?、诓煌纳唐纺軌蜻M行交換,是因為它們都是勞動產品,生產它們都耗費了人的體力和
腦力,即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凵唐方粨Q實質上是商品生產者之間的勞動交換。
?。?)商品的使用價值與價值的關系
?、俳y一:任何商品都是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統一體。使用價值是商品價值的物質承擔者,價值是商品的本質屬性。
?、趯αⅲ喝魏稳硕疾荒芡瑫r擁有商品的兩個基本屬性。商品生產者和購買者,對于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不可兼得。商品生產者要想實現商品的價值,必須把使用價值讓渡給購買者,而購買者為了得到使用價值。也必須支付相應的價值給生產者,當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分離時,意味著交換的實現。
2.貨幣的產生、含義與本質
?。?)貨幣的含義。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
?。?)貨幣的產生。偶然的物物交換——擴大的物物交換——一般等價物———般等價物固定在金銀上——貨幣產生。(注:偶然的物物交換不是等價交換)
?。?)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
?。?)對待貨幣的正確態度。在一定意義上,貨幣是財富的象征。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然存在著商品貨幣關系,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各種經營活動,都離不開貨幣。對于金錢,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通過合乎道德與法律的正當途徑掙錢,把錢用到有利于國家社會、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發展自己、實現人生價值的地方。
【注意】
?。?)貨幣與商品的關系:貨幣也是一種商品,但與其他商品不同,貨幣是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換的商品。
?。?)貨幣與一般等價物的關系:一般說來,要求作為貨幣的商品具有以下四個特征:價值比較大用較少的物品能進行較大的交換;易于分割,分割之后不會減少價值,又給交換帶來方便;便于保存,不會因為保存時間的長短而使價值發生變化;便于攜帶,以便在較大的范圍內進行交易。但商品交換關系很發達時,金銀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就成為貨幣。所以馬克思說:“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
3.貨幣的基本職能
?。?)價值尺度
?、俸x:是貨幣作為表現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價值大小的職能。
?、谠蛑载泿拍艹洚攦r值尺度職能,是因為貨幣本身是商品,有價值;貨幣執行價值尺度職能時只需要觀念上的貨幣,并不需要現實的貨幣。
?、蹆r格與價值的關系。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價值是價格的基礎。一般情況下,商品價格的高低與商品本身價值的大小成正比。
?。?)流通手段
?、俸x:是貨幣充當商品交換媒介的職能。貨幣執行流通手段職能時,必須用現實的貨幣,不能用觀念上的貨幣。
?、诹魍ㄖ袑嶋H需要的貨幣量是受一定規律支配的,它主要由商品的價格總額和貨幣的流通速度所決定。
?、哿魍ㄊ侄闻c商品流通的關系:第一,區別:流通手段與商品流通是兩種不同的概念。流通手段是貨幣的一種基本職能,而商品流通則是商品交換的一種形式。第二,聯系:流通手段和商品流通又是不可分割的,正是由于有了貨幣,才有了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流通,而貨幣在這個流通過程中的作用,就是流通手段。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叫做商品流通。這也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流通手段強調的是貨幣在商品交換中的作用,而商品流通強調的是商品如何進行交換。有人說,流通手段強調的只是一個“點”,而商品流通則強調一條“線”。
?。?)貨幣的其他職能
?、儋A藏手段。退出流通領域,作為財富被保存起來,必須是足值的貨幣。
?、谥Ц妒侄?。是隨賒賬買賣出現的是買賣交割的延期或不同步。
?、凼澜缲泿?。指貨幣越出國內市場,在世界市場上充當一般等價物的職能。一般來說,只有貴金屬才能充當世界貨幣,現在某些紙幣也具有了這個職能。
【注意】
理解價值尺度職能,建議緊扣“衡量”、“表現”、“執行”。
4.紙幣的含義、發行規律,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
?。?)金屬貨幣。金屬貨幣最初是以金銀條塊的形式流通。紙幣代替金屬貨幣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紙幣
?、偌垘诺漠a生與演變。貨幣出現以后,推動了商品生產與商品交換的發展。在這個過程中,金屬貨幣最初是以金銀條塊的形式流通的;而后出現了具有一定形狀、重量、成色與面額價值的鑄幣;后來有產生了作為價值符號的紙幣;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出現了用電子計算機進行儲存、轉賬、購買、支付的“電子貨幣”。即:金屬貨幣——鑄幣——紙幣——信用貨幣——電子貨幣。
?、诩垘诺暮x。紙幣是國家發行的、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紙幣本身沒有價值,它只是代替金屬貨幣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紙幣的優點有:第一,紙幣印刷成本比金屬貨幣鑄造成本低得多;第二,紙幣避免了鑄幣在流通中的磨損,可以防止貴金屬的無形流失;第三,紙幣比金屬貨幣更容易保管、攜帶和運輸。
?、奂垘诺陌l行與流通。紙幣是由國家發行的,國家有權發行紙幣,但不能任意發行紙幣。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數量為限度,如果不相符,則可能出現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的經濟現象,勢必會影響人們的經濟生活和社會經濟秩序。
?、芗垘糯娼饘儇泿乓院?,人們通常把流通中的紙幣稱之為貨幣。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在現實經濟生活中,人們接觸到的貨幣,主要是紙幣,因此,掌握有關紙幣的知識,才能更好地參與經濟生活。
【注意】
?。?)紙幣的發行量客觀上是有一定的規定。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為限度,否則就會發生通貨膨脹或者通貨緊縮。
?。?)共性:它們都是由于社會總需求與社會總供給不平衡造成(實質與原因);都會影響正常的經濟生活與經濟秩序(危害與影響);都需要國家的宏觀調控,保持經濟總量平衡與結構優化(對策)。
?。?)其實,它們的不同點也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認識:
?。?)結算方式:現金結算和轉賬結算。前者是用紙幣來完成經濟往來的收付行為,后者是雙方通過銀行轉帳來完成經濟往來的收付行為。
?。?)經濟往來中常用的信用工具
?、傩庞每?/p>
含義:信用卡是具有消費、轉賬結算、存取現金、信用貸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電子支付卡。
作用:集存款、取款、消費、結算、查詢為一體,能減少現金的使用,簡化收款手續,方便購物消費,增強消費安全,給持卡人帶來諸多便利。
?、谥?/p>
含義: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憑證,是出票人委托銀行等金融機構見票時無條件支付一定金額給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收據。
種類:轉賬支票和現金支票。
【注意】
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等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相繼發行牡丹卡、金穗卡、長城卡、龍卡。
6.外匯與匯率
?。?)外匯
?、偻鈪R的含義及其特征。外匯是指以外幣表示的用于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外匯是一種以外幣表示的金融資產,既可用于國際支付,還能兌換成其他形式的外幣資產。
?、谕鈪R與外幣。外幣與外匯是兩個既相聯系,又有區別的范疇。首先,外匯包括外幣,但外匯不等于就是外幣,外匯中還包括外幣有價證券、外幣支付憑證、其它外匯資金等內容;其次,外匯包括外幣,但外幣并非都是外匯。通常情況下,只有可以自由兌換的外幣才是外匯。
?。?)匯率
?、賲R率又稱匯價,是兩種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它是在使用外匯時必須與本國貨幣折算而產生的。若一定單位的外幣折合的本幣數額多于前期,則說明外幣幣值上升或本幣幣值下跌,叫做外匯匯率上升;反之,如果要用比原來較少的本幣即能兌換到同一數額的外幣,這說明外幣幣值下跌或本幣幣值上升,叫做外匯匯率下跌,即外幣的價值與匯率的漲跌成正比。我國采用100單位的外幣兌換多少人民幣這種直接標價法形成人民幣外匯牌價。
?、谟绊憛R率變動的因素有:外匯供給與需求、經濟增長率、利率水平、國家對于貨幣政策的干預、市場預期、外匯投機活動等。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本國貨幣與外幣相比發生貶值與升值的變動。匯率變動的影響,包括升值和貶值的影響。
7.保持人民幣幣值基本穩定:含義:保持人民幣幣值基本穩定,即對內保持物價總水平穩定,對外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意義:對于人民生活安定、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對世界金融的穩定、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注意】
?。?)外匯執行的是貨幣的支付手段職能。
?。?)執行支付手段職能的貨幣一般不是本國貨幣,而是外國貨幣即外匯,對中國而言,美元、歐元、英鎊、日元都是外匯。(首先,外匯包含外幣,但外匯不等于就是外幣,外匯中還包括其他內容,外匯的主要內容是外幣支付憑證。其次,外匯包括外幣,但外幣并非都是外匯。通常情況下,只有可以自由兌換的外幣才是外匯,因為外匯的實質是國際支付手段,如果某種貨幣不能自由兌換,它就不能成為國際支付手段。)
?。?)外匯主要是用于國際市場上國際間的結算。一般來說,在國內市場不需要支付外匯,只要支付本國貨幣即可。我國的本幣就是人民幣。
?。?)下面以本國貨幣貶值為例說明對于經濟的影響。第一,對國內經濟的影響。一方面,出口擴大引起需求拉動物價上升;另一方面,通過提高國內生產成本推動物價上漲,引起通貨膨脹。第二,對國際收支的影響。本幣貶值有利于本國的出口增加、進口減少;外國貨幣的購買力相對提高,貶值國的商品勞務等費用相對便宜,有利于吸引外國游客,擴大本國旅游業的發展。第三,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主要工業國的貨幣貶值會影響其他國家的貿易收支,引起國際金融領域的動蕩。
?。?)理解保持人民幣幣值基本穩定的意義是從國家、人民、世界等三方面歸納。
8.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在一定意義上,貨幣是財富的象征。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由于存在著商品貨幣關系,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各種經濟活動,都離不開貨幣。從起源看,貨幣是商品交換長期發展的產物。從本質上看,它是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從職能上看,它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兩個基本職能。
?。?)貨幣,俗稱金錢。對于金錢,要取之有道。用正當手段賺錢,靠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致富,是受國家法律保護的,是光榮的;對于金錢,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要把錢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用于做最有意義的事。
?。?)如何看待金錢,如何獲取金錢,如何使用金錢,體現出不同的金錢觀。正確的金錢觀,指導我們理性地對待金錢,通過合乎道德與法律的正當途徑掙錢,把錢用到有利于國家社會,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發展自己,實現人生價值的地方。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我們的靈魂更純潔,道德更高尚,人生更有意義。
四、典例解析
【例1】(09安徽文綜)某商品生產部門去年的勞動生產率是每小時生產1件商品,價值用貨幣表示為260元。該部門今年的勞動生產率提高了30%。假定甲生產者今年的勞動生產率是每小時生產2件商品,在其他條件不變情況下,甲生產者1小時內創造的價值總量用貨幣表示為
A.364元B.400元C.520元D.776元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商品價值量的理解,考生要明確題中前面所提的“勞動生產率”是社會勞動生產率,而后面甲生產者所提高的“勞動生產率”是個別勞動生產率。這樣考生就可以調動運用教材的知識——社會勞動生產率與商品價值量成反比,可以計算出今年的單位商品價值量為260/1+30%=200(元),而今年的個別勞動生產率提高1倍,單位商品價值量不變,商品數量增加了1倍,這樣在其他條件不變情況下,今年甲生產者1小時內創造的價值總量應該是200*2=400(元)。答案是B
【答案】B
【例2】(09全國文綜I)某小企業2008年生產一件甲種商品的勞動耗費價值8元,產量為10萬件,甲種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價值6元。如果該企業2009年的勞動生產率提高10%,其他條件不變,那么,該企業2009年甲種商品的銷售收入與2008年相比
A.增加8萬元B.增加6萬元C.減少14萬元D.不變
【解析】本題與前兩年的高考計算題相比較,從計算的角度要簡單一些,但對“商品的勞動耗費價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價值”兩個陌生的概念比較費解。通過讀題,從“某小企業?生產一件甲種商品”必需明白“商品的勞動耗費價值”在本題中是指個別勞動時間而非僅指企業的生產成本,其次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價值”應理解為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該商品的價值。
【初中政治教案范文(精選五篇)】相關文章:
九年級政治教案【3篇】09-24
初中政治教案范文(精選五篇)09-24
初二政治教案愛在屋檐下教學設計01-07
【中考政治題目及答案】初中政治教案范例01-07